香港分社正文

只知鄭和不識王景弘!共創“七下西洋”奇跡的他卻鮮為人知

时间:2020年04月16日 15:16  稿件来源:香港新聞網


  “清新福建,絲路揚帆!福建依山傍海,自古以來就是山海結合。明朝初期,龍巖漳平赤水香寮人,與王源公同時代的王景弘公,他與鄭和並肩一起帶領偉大的船隊七下八下西洋,亮出了一張漂亮的世界級名片!

  那是福建絲路揚帆最為輝煌的時代!去年上半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長篇傳記《王景弘傳》歷時數年正式出版了!這本書是由閩西中國著名傳記作家張永和先生與王笑芳老師合著的,是濃墨重彩謳歌了明代的大航海家、大外交家王景弘八下西洋的壯舉。

  王景弘於1405年至1433年與鄭和共同指揮427艘、278000多水兵將士的龐大船隊七下西洋,鄭和病逝後,他獨立奉命完成八下西洋、首登臺灣的皇囑使命。

  史書贊:王景弘是首位登島實施國家主權、扶助民生的中央要員。兩作者多次前往海內外"一帶一路"海絲勝地采風,從八閩王氏家族中征集挖掘不少珍貴史料,筆耕不輟,在傳記中再現龍巖縣集賢裏赤水鄉香寮村耕讀人家子弟王景弘鮮為人知的神秘身世、英豪壯舉。他當年歷經坎坷,跟鄭和結拜兄弟,驍勇善戰,以高超靈巧戰略戰術,助力燕王朱棣,取得"靖難"大勝。之後,遵命造寶船下西洋,踏平驚濤駭浪,足跡遍布亞非30多個囯家和地區,實現炎黃子孫意通四夷、揚威域外、積極開展和平外交、宣揚中華盛世、與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宏願,為開拓海上絲綢之路作出重大貢獻。

  《海峽詩刊》主編張弓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壯麗詩篇——簡評長篇傳記〈王景弘傳〉》一文中寫道:

  早在宋元時期,泉州港就已經是東方第一大港,是海外貿易最繁華的港口。他們長期遠洋的經驗成為了後人遠航的指南。福建制造的海船,理所當然地成為後來明代鄭和下西洋的主力船。鄭和下西洋船隊首先考慮從福建沿海選拔航海技術人員。據明鞏珍《西洋番國誌》記載:“始則預行福建廣浙,選取駕船民梢中有經慣下海者,稱為火長,用作船師,乃以針圖式付與領執,專一料理,事大責重,豈容怠忽。”王景弘作為從福建走出的航海專業技術天才,對鄭和七下西洋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熱烈響應,正成為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在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時刻,我們從《王景弘傳》這部描述海上絲綢之路的壯麗詩篇中,觀古溫新。不久的將來,舉世矚目的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是新時代下開展的又一次絲綢之路的征程,創造的奇跡,一定會永載史冊!

  來源:海峽詩刊、看龍巖、 龍巖旅遊交通廣播FM946

【編輯:马华

  • PRINTED BY:CHINA UNITED NEWS AGENCY.  FLAT/RM 13/F.HARWARD COMMRECIAL BUTLDING 105-111 THOMSON ROAD WAN CHAI,Hong Kong
    Tel: (+852) 21349819 Fax: (+852) 30697659